永兴皮影戏:古老的、纯草根的民间艺术
2019-04-12 15:57:2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永兴网 | 编辑:胡昌华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8378

皮影戏起源于西汉(公元前206公元25年),武帝时东晋史学家干宝《搜神记》一书记载:李夫人卒后,帝思念不已。方士李少翕“乃夜施帷帐,明灯烛,而令帝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,如李夫人状,还幄坐而步……”。这就是皮影戏的雏形。唐宋时,始成百戏中之正剧。北方陕西、河南等地较先出现,流行于街坊酒肆,且登堂入室,为皇家官府之庆典项目。

《永兴县志》记载,皮影戏是明末清初由耒阳传入永兴,流行于洞口、金龟、樟树、柏林、悦来等地,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,成为永兴县一种古老的优秀民间艺术。这种民间艺术,主要由农村中的能人当师父,选用适合农村口味的历史故事、美丽传说、典型掌故为内容,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戏剧中生、旦、净、丑、末人物形象,由本地土话、渔鼓小调、花古戏曲和融以湘剧中的南路、北路为表演方式。用四张大桌,三方围白布,正面竖个长方形木制格子架,把鲜明透亮的上等宣榜纸贴在格子架作屏幕,表演者坐在其内,吹打弹唱,舞影弄玄,这就是皮影戏,本地称为“隔纸戏”或“影子戏”。这种民间艺术,正由于它来自农村,纯属草根,演出既简单又省钱,所以具有很强的民间文学价值。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或什么挫折损失,一时弄不清什么原因,明白不了个中情,便向天地神灵、列祖列宗许个心愿,心愿实现了,高兴得不得了,便花几个钱请唱一场“隔纸戏”还愿,也让大家乐和乐和,分享自己的快乐。

皮影戏在表演方式上为善者,形象端庄,浩然正气,落落大方;为恶者,多以丑角形象出现,油嘴滑舌,晃头摆脑,鬼鬼祟祟,但也不乏幽默风趣,常常引发观众哈哈大笑。演到情真处,观众极易被其感染,为自然天生的皮影戏魅力所陶醉。也正是由于皮影戏具有天生的自然特性,所以它的文字一律显得朴实无华,具有一种自然纯真的韵味,或许这也就是现代人所追求的“士味”吧。而在现代电视屏幕上或舞台上,我们也能常常看到用皮影形象作广告宣传,抑或者进行舞媚表演,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,皮影戏这个古老的、纯草根的民间艺术拥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。


责编:胡昌华

来源:永兴网

要闻
编辑推荐1
编辑推荐2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