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大讲堂 | 永兴:碧水丹霞,银都新风
2020-11-10 08:14:4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丹霞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05868



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永兴县,是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乡,享有“中国银都”美誉,曾获“湖南省文明县城”“国家卫生县城”等称号。



10月2日,由中国摄影报社、郴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,永兴县文旅广体局、永兴县文联承办,永兴县摄影家协会协办的中国摄影报“走进中国银都·永兴”摄影大讲堂走进了拥有碧水丹霞、彰显银都新风的永兴,邀请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熊汉泉带来讲座《带着温度和情怀去创作》。永兴及其周边地区摄影人相聚一堂,名家讲座收获新知,擂台赛上交流技艺。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中,熊汉泉一边放映个人专题作品,一边讲授拍摄思路和经过。“要带着温度与情感去拍摄。”熊汉泉以自己的拍摄故事告诉大家,好照片不需要舍近求远,就在身边。他说,当摄影人不再为了拍摄而拍摄,将自己融入生活中,在镜头中求变,在影像中传情,才能更好地反映社会、表达情感。只有深入了解、长期坚守,才能让摄影人收获真正优秀的照片。




近年来,永兴乡村摄影逐渐兴起,旅游发展迅速。花团锦簇的西河湿地风光带,畦田阡陌纵横,村舍粉墙黛瓦,炊烟袅袅、稻浪滚滚,河水夕照、白鹭翩飞……佳境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人前往采风和乡村游。尤其是丹霞国家森林公园的山水风景、红色文化资源,让永兴在摄影人的镜头中更显自然风情和人文魅力。


永兴,历史悠久,文蕴深厚。永兴置县(便县)于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2200多年来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。韩愈五过便江,留下“昌黎经此”手迹石刻,与李吉甫、韩泰、程恩泽等人的文宝墨迹留存于侍郎坦摩崖石刻群。纪念汉代王陵、周勃、樊哙凭吊义帝的三侯祠、诸葛亮屯兵的侯憩仙、“湖湘四大古老书院”之一的安陵书院和建于唐、宋时期的观音岩、北院寺等古迹,是许多摄影人寻古探幽的目的地。初建于宋末的板梁古村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原生态湘南古民居村落,石板古桥、庙祠亭阁尤为上镜。摄影人若想拍摄地方历史文化传承,永兴还有大布江拼布绣、永兴花鼓戏、皮影戏、地域山歌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项目。除此之外,永兴的红色基因也值得今天的摄影人认真寻访。板梁暴动开创了永兴革命斗争的新局面,朱德于关圣祠指挥千军万马转战井冈山,陈毅、黄克诚在太平祠组织土地革命“插标分田”。



永兴,碧水丹崖,风景独特。便江自古就因便利通达而得名,上接东江,下衔耒水,由东南向北穿境而过。宽阔的河道两岸,奇秀旖旎的丹霞山水令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。旅行家徐霞客在《楚游日记》记载:“程口西北,重岩若剖,夹立江之两涯,俱纯石盘亘,倏左倏右,色间赭黑,环转一如武夷。”地理学家、丹霞地貌学家黄进先后4次到永兴,总结了永兴的“四大中国丹霞之最”:黑坦之深,蜂窝岩面积之大,盐坦之宽,一线天之奇。


永兴,物产丰富,产业鲜明。烤烟、油茶等传统产业声名远扬,永兴冰糖橙更是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“名牌”。如今,这里形成了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为龙头的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、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产业体系,被誉为“没有银矿的银都”。银都坊内,用5万两白银打造的“中国第一银楼”,在摄影人的镜头中尽显巧夺天工之美,成为风韵独特的新景观。


“橙源银都”享誉中外,碧水丹霞变换新颜。这其中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,正是摄影关注时代变迁的重要主题。




佳作点评



雾漫神仙岛  曹灿永 摄

点评:清晨的暖光晕染天际,也勾勒出远山的轮廓。近处的“神仙岛”被江面雾气笼罩,仿佛飘浮于空中。作者选择合适的拍摄时机俯拍自然景观,让天空和水面成为留白空间,为照片增添了神秘、唯美的气息。


喜悦  龙建红 摄

点评:作为一幅庆功的合影,照片主体人物形象刻画到位、动态表现真实自然,传达出喜悦、兴奋的情绪氛围。如果作者能避免人物对锦旗内容的遮挡,画面信息的交代会更充分。


金色便江  朱桂芳 摄

点评:起伏的丘陵、江上的孤舟因被雾气笼罩显得富有诗情画意。后期渲染的暖色调让画面显得统一,景观构成也得到简化。但上部光影有些生硬失真,对画面的后期修饰需细致。


源和茶油基地  江帆 摄

点评:作者凭借无人机的高视角,充分展现经过人工合理改造形成的新风景。逆光照亮了山脊上的建筑物。如果作者调整构图,让主体处于黄金分割点上,突出山脊线条,画面形式美感将有进一步提升。


老有所乐  全炜 摄

点评:作者聚焦夜晚在一起吹拉弹唱、自得其乐的老人。斜侧光照亮了老人的面孔,主体的表情动作因此在环境中得到突出。只是画面稍显拘谨,环境交代不足,而且几位老人吹和拉的动作都没有被表现完整。


龙华山之晨  邓育勇 摄

点评:晨雾的渲染让画面冷暖过渡细腻、层次表现丰富。丘陵因逆光和雾气呈现虚化效果,仿佛浪潮滚翻。但左下角的前景山坡让画面显得有些失重,作者可在构图时再做取舍。



佛寺  曾尔群 摄

点评:作者利用水面呈现对称构图,白墙红瓦的建筑正处在黄金分割线上,点亮了大面积的阴影。但是画面后期修饰稍显过度,阴影效果与主题氛围不太相符。


金谷地  王健生 摄

点评:作者以方画幅表现苍茫的天空和金黄的田地,田园景观宜人。但从构图上看,画面上松下紧,天空占据绝大部分,而且地面景观的细节表现不突出,使得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了一定的失重感。


安陵书院  罗琳 摄

点评:无人机的俯拍视角下,地面的自然、人工景观和谐搭配。书院建筑被暖光点亮,从背景中凸显出来。云雾的遮挡对书院的表现有一定影响,建议作者等待主体恰好处于云雾空隙时拍摄。


虎踞龙盘龙王岭  黄亨元 摄

点评:作者精心取景突出龙王岭的景观特点。山脉前的两座耸立的山峰酷似龙角,而人物仿佛正站在龙身上,雨后的岩石质感表现突出,衬托出画面气势。只是画面上部稍显偏色,后期调整需适度。


印象板梁  欧阳运平 摄

点评:得益于作者的取景,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造型得到简化、提炼,照片仿佛一幅水彩画。后期制作加重了建筑物飞檐翘角的线条,古村景观的视觉效果更突出。


鸟瞰板梁  曹文剑 摄

点评:作者使用无人机俯拍一片绿野,密林与良田的色彩形成浓淡搭配,桥梁与河流在画面中呈对角线交错。画面中不乏可观的细节,点、线、面的搭配和谐,表现出生态宜居的板梁古村环境。美中不足的是,右上角存在过曝现象。


耕耘者  刘晓红 摄

点评:作者俯拍村民在梯田上劳作的场景,展示出耕耘者的勤劳付出和人对自然的智慧改造。如果构图再精细一些,突出空间中的深浅比例和线条关系,画面会更具美感。


喜庆古村  李振波 摄

点评:作者精准控制曝光,让地面的古村夜景和天空的五彩烟花都得到充分表现。灯光和火光照亮了古村,喜庆氛围也得到烘托。如果作者能调整构图,将烟花表现完整,避开右下角的树木,画面效果会更突出。


龙山湖晨曦  罗湘兴 摄

点评:晨光下,龙山湖的丘陵、树木、小船只留下剪影。画面虽然缺少了耐读的细节,但层次分明、氛围较浓。尤其水面受光线照射显出的粼粼波光,将视觉中心的人物衬托出来。


八龙出洞  邓金雄 摄

点评:作者等待龙舟从桥洞下穿过后拍摄,显示出龙舟队之间的奋勇争先和桥上观众的围观,让这项赛事的现场有了更别致的表现。但受取景角度影响,两岸景观只出现在边缘,作者不妨调整拍摄角度,多展示一些环境信息。


品味  朱含笑 摄

点评:作者及时抓拍,表现人物用果子逗宠物狗的瞬间,小狗直立的动作有趣,两个人物的表情自然。但因为背景环境比较抢眼,这个动作场景的表现受到一定影响。作者在取景时需要围绕重点对画面作取舍。


穿越  曾方沅 摄

点评:作者以传统民居建筑的房檐为前景,将观者视线引向远处的高速列车和天空的云霞。但前景过于抢眼,主体似乎被淹没在背景中,作者可给右侧景观留出更大空间。


非遗风采  朱林红 摄

点评:农家小院里,老一辈向后辈展示拼布绣工艺,画面寓意非遗的传承。中心构图方式聚拢视线,动静虚实的融合增加看点,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于“非遗风采”的表现。另外,画面四周的暗角也不利于主题氛围的传达。


依偎  邓自良 摄

点评:作者通过截取水面景观的局部来安排构图。绿草、小船、人物点缀于水面,形成疏密有致的风景小品。画面虽然景物不多,但具有宁静悠远的氛围,只是水面的反光有些色彩失真。



王书乐 | 文 

袁园 | 点评

活动现场图片选自微信公众号银都文艺



责编:李丹霞
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