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8月6日讯(通讯员 王杰勇 欧阳永强 郭军)按照“中国银都、大将故里、永兴样板、全省十强”目标定位,今年以来,永兴县坚持以“六大新行动”揽全局,以“四联四包”抓关键,以“三专机制”提质效,全面压实各方责任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、奋力打好发展头阵。从今天起,我们推出相关专题报道,展示各乡镇(街道)如何深入推进“六大新行动”,全面彰显“七个新担当”的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。
近年来,鲤鱼塘镇积极探索创新,以“机械化”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以“特色产业”拓宽增收渠道,双轮驱动、协同发力,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在鲤鱼塘镇省级万亩水稻示范区,种植大户曾海涛抢抓有利天气,加快推进晚稻种植,今年他承包的630多亩晚稻,从育苗、翻耕、插秧等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
永兴县辉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海涛:“为了赶工时,3台旋耕机、3台插秧机同时作业,每天大概能完成的面积是60亩到70亩。一亩地能够节省30块钱左右,速度也要比传统人工快5到10倍。”
这几年,鲤鱼塘镇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作业,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农户购置农机设备,安装新型蛾类诱捕器,在保障农田产出效益持续性及质量稳定性的同时,让农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田管理和技术学习上。
永兴县辉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海涛:“农机补贴我们这里面有包含两个板块,一个是育秧,水稻机械化育秧它有一个补贴 ,全程机械化的话就是插秧,每亩政府给补贴40块钱, 我新购了插秧机,国补是3.5万元,然后加上作业补贴,今年单独这个补贴的话,大概可以拿到接近10万块钱。”
目前,鲤鱼塘镇辖区内有种植大户140户,全镇已配备翻耕机110台、插秧机32台、烘干机23台、水稻育秧机10台以及育秧大棚2个,为3.2万亩晚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在樟田村,烟叶产业一直是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。过去,烟农们主要依赖传统燃煤烤房烘烤烟叶,能耗高、污染大,且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,常导致烟叶烤坏或烤焦,影响品质和收益。2023年,樟田村新建了20栋生物质颗粒烤房,这些新烤房操作便捷、控温精准,烘烤出的烟叶色泽鲜亮、品质上乘。
鲤鱼塘镇樟田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廖雪峰:“我们村里是统一管理,也有专门的师傅在这里指导包括编烟、选烟、上烤以及控温等环节,相比于一些老烤房的话,我们的新烤房首先成本方面,就节约了600多块钱一房。”
目前,樟田村1200亩烤烟烘烤工作已基本结束,即将进入烟叶收购阶段,预计产出烟叶27万多斤,实现产值480多万元。
鲤鱼塘镇樟田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廖雪峰:“我们这个烤烟生产已经做到了烟稻轮作,现在烤烟也增收了,水稻产量也高了,现在我们村里的话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,有很多人更加愿意加入这个烟稻轮作。”
上半年,鲤鱼塘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9250亩,建成集约化育苗基地2处,100座生物质烤房投入使用,预计产出烟叶22000担;水稻种植面积3.2万亩,粮食产量1.5万吨;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.5亿元,较 2024 年同期增长3.6%;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.65万元,同比增长7%。
鲤鱼塘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继雄:“我镇将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,持续推进‘省级万亩双季稻示范片’及高标准农田改造升级。大力发展烤烟、冰糖橙等特色种植产业,积极拓展畜牧养殖、梨子、生姜、食用菌等多元化产业。同时,把培育‘四上‘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,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进程,坚守安全生产底线,持续优化人居环境,打造美丽宜居乡村。”
责编:李兰霞
一审:李兰霞
二审:郭美英
三审:楚娟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